为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搭建学习交流平台,2024年5月9日上午9:00,广东科技学院第十二期“辅导员工作坊”在松山湖校区4-206教室举行。本期工作坊聚焦《资助育人,筑梦未来》主题,由我校ⅱ类骨干辅导员、外国语学院丁慧霞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机电工程学院的陈洪钊老师担任主持人。学生处副处长董德成,学生处思政科周志刚以及各二级学院学工助理和辅导员代表共29人参加本期工作坊。
主讲内容
丁老师从学生资助工作概况、学生资助育人现状、学生资助工作对策、学生资助育人成效四个方面为大家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做法。首先,丁老师讲解了学生资助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强调了资助工作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和助力脱贫的积极作用,以及资助育人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感恩意识的必要性。其次,她分析了资助育人现状,指出尽管有各种资助活动,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预期目标之间仍存在差距,辅导员的角色多变但工作重心多集中在资助的物质层面。然后,丁老师提出了改善意见,包括落实精准资助、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开展感恩和诚信教育,以及将五育并举融入资助育人。最后,她分享了学院在资助育人实践中的两个项目,即“国家资助政策下乡行”和“开阔视野,筑梦启航澳门研学”,以及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
分组讨论环节
资助育人工作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致力于保障经济困难学生享有公平教育的机会,支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情。作为辅导员,我们不仅是引导学生人生道路的导师,更是呵护他们心灵成长的守护者。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如何提升育人工作的全面效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丁老师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讨论话题,期望借助集体的智慧,发掘出更科学、更高效的资助育人方法。
1.如何把资助育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资助过程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如何把五育并举与资助育人联系起来?
4.如何建立大学生自助与互助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自助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如何通过资助项目激发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6.如何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代表发言环节
财经学院辅导员钟浩球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把资助育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问题,他认为资助育人是高校思政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点:一是与讲相融,加强宣传引导;二是与课相融,注重价值塑造;三是与行相融,拓展育人载体;四是与创相融,突出育人成效。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许灿龙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资助过程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一问题,他表明要明确资助政策的每一个标准和条件,做到无歧视的原则。就公平而言,确保每一位申请者都能受到公平的对待,不因任何非客观因素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公正而言,一是要严格落实各项资助政策,而是要完善申诉机制,建立监督小组,做好监督和申诉的渠道;就公开而言,要做到“三公开”,分别是资助政策公开、评审过程公开、资助结果公开。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崔键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把五育并举与资助育人联系起来?”这一问题,她说到五育并举主要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首先在“德育”方面,学习红色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智育”方面,结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人文底蕴;在“体育”方面,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出宿舍,增强体魄;在美育”方面,发挥学生的特长,开展专业特色活动,做到全面发展;在“劳育”方面,充分发挥各学院的劳动教育基地的作用,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在基地上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
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梁伟凤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建立大学生自助与互助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自助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一问题,她就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个方面是加强感恩教育,强化价值引领;第二个方面是以学生优秀榜样引领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第三个方面是开展主题志愿活动,以实际的行动践行社会互助理念;第四个方面是学校多元支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华康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通过资助项目激发大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一问题,他提出首先应讨论资助项目的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然后针对的学生的特性去开展我们的项目并在项目开展过程当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引导。他明确提出助学的项目的第一要义就是助学,第二要义是育人,二者顺序不可颠倒,这样才能培育出自信、懂得感恩、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生。
管理学院辅导员吴优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在对“如何通过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同学创新能力”问题上,通过列举一位贫困学生在挑战杯获得三等奖,职业规划大赛获得三等奖的例子,来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提出第一要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知识专业培训和项目指导,提高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第二要完善赛事机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第三要跨学科合作;第四要专家辅导;第五要使项目的创意落地,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六要定期开展学生工作坊,让学生展示和交流;第七要进行后续的跟进。
希望通过本次分享交流,能够给老师们一些启发和共鸣,找到更多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我校资助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