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搭建学习交流平台,2024年6月6日上午9:00,广东科技学院“第十三期辅导员工作坊”在松山湖校区4-206教室举行。本期工作坊聚焦《资源、目标、行动——如何成为一名教练型辅导员》主题,由我校ⅰ类骨干辅导员、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周俊老师担任主讲嘉宾,谭少雄老师担任主持人。各二级学院学工助理和辅导员代表共31人参加本期工作坊。
主讲内容
周俊老师从教练型辅导员背景介绍、教练型辅导员定义与重要性、教练型辅导员的核心能力、教练型辅导员的实践操作四个方面分享了她对成为一名教练型辅导员的独特见解,鼓励大家探索教练型辅导模式,以更加灵活和启发性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周老师从教练型辅导员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在面对00后大学生的多样化成长环境下,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性。其次,周老师引入了教练技术的概念,强调了从权威指导者向陪伴者和引导者的转变,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成长。接着,她强调了教练型辅导员的重要性,指出其在应对多元化学生需求和提升工作效率上的积极作用。最后,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示例,如提问策略和目标设定,展示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教练技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实现自我发展。
分组讨论环节
针对本次讲座内容,周老师设置了如下议题,希望通过本次分组讨论环节,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练型辅导员的成长之路。
工作坊讨论问题:
1.“三全育人”格局下,教练型辅导员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
2.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如何运用教练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辅导员应该如何运用教练思维提升职业能力,从业务能手转型到教练型专家?
4.在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中,如何平衡个性化指导和整体学生群体的关怀,以促进全面发展和成长?
5.如何建立有效的辅导关系,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6.教练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如何建立并维持这种关系?
代表发言环节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冯学溪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新质生产力时代,如何运用教练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一问题,他认为要运用教练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主要分为四点:第一是教师运用教练技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激发其创新动力;第二是目标的设定与反馈,与学生共同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给予正向反馈和具有建议,培养他们的自我驱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对学生多提问而非告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第四是反思与自我认知,定期安排反思环节,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有利于持续的创新思维发展。
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卢炜祺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三全育人格局下,教练型辅导员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如何有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这一问题,她说到教练型辅导员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四个:第一个是辅导员的基础保障可能不到位;第二个是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减少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时间;第三个是辅导员会出现职业倦怠感,幸福感不够高,第四个是辅导员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可能不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她提出,首先是要加强辅导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第二个是对学生要进行分级和分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培训;第三点是要完善辅导员岗位的考核制度,确保在岗位上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后一个是要跟其他的相关部门进行协同的发展,提高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学院辅导员申梦晗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辅导员应如何运用教练思维提升职业能力,从业务型从业务能手转型到教练型专家?”这一问题,她提出首先要明确教练型辅导员的定义,运用教练技术的核心技能和工具,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完善达成目标;第二是需要进行角色的转变,辅导员以“辅”为前提;第三是要提升辅导员的技能,运用信任、好奇、正向、聚焦、零建议,这五大准则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第四是要提升辅导员的能力,运用教练型思维进行实践。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李小春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如何建立有效的辅导关系,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这一问题,他认为辅导员在建立有效的辅导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角色作用,主要有五点:第一是通过自身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初步的联系,并了解学生兴趣和期望,结合对自身了解,来扮演角色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第二是具有理解和感受学生情绪和经历的同理心,基于学生个性化的探索给予其支持和帮助;第三是对自身制定一个后期性服务计划,来促进自我探索,培养自身专业反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是为学生提供成长支持,尊重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第五是进行对自身工作的反思与评估。
财经学院辅导员张春苗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在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中,如何平衡个性化指导和整体学生群体的关怀,以促进全面发展和成长?”这一问题,认为辅导员作为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在学生整体关怀和个性化发展指导中起重要作用。她阐述了以下五个观点:第一是对事物的主次矛盾要进行分析,理清主次矛盾,并以此为重点开展工作;第二是要注重依据事物的轻重缓急来合理安排辅导工作,并灵活调整时间以应对突发状况;第三是要增加时间管理策略和规划,以合理平衡时间,既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又给予整体关怀;第四是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组织班干部、团员等协助处理紧急事务,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第五是要提高信息和办公软件技术的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时间效率。
管理学院辅导员杨林凯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教练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们如何建立并维持这种关系?”这一问题,他提出辅导员应落实作为学生“赋能者、支持者、陪伴者”的理念:第一,作为赋能者,以引领、陪伴和倾听的方式来指引学生,在其发展方向上给予前进的动力:第二,作为支持者,以亦师亦友的方式陪伴学生身心发展,共同制定计划,建立共同目标,在实践中支持鼓励,在成功中分享喜悦;第三,作为陪伴者,要探索和发觉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心理,面对年轻一代的学生,我们要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学生行动和表达上给矛鼓励和支持,做彼此的陪伴者,相互信任、相互进步。
成熟型辅导员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进步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和实践,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榜样。通过本次的交流与分享,希望能给每位辅导员一些启发和共鸣,提供新思路和探索方法,助力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质量,营造更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更有效地服务学生,助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